—— 一三检测实验室全流程技术实录 ——
为帮助企业全面理解ISTA 3A测试的核心流程与价值,一三检测特别开放实验室,完整还原一次标准ISTA 3A测试从样品接收到报告出具的全过程,并提供专业报告解读与包装优化建议,助力企业提升运输可靠性,降低货损风险。
所有待测样品进入实验室后,首先进行标准化接收流程:
原始状态记录:高清影像采集,标注运输途中已有损伤。
信息建档归档:产品型号、包装结构、尺寸重量、材质参数(如瓦楞纸板基重)等完整录入LIMS系统。
环境预调节:依据ISTA标准,样品在实验室温湿度环境中静置12小时,确保测试起始条件统一。
关键设备支持:温湿度记录仪全程监控,数据自动存档,确保过程可追溯、结果可复现。
针对特定运输路径(如海运至东南亚、空运至北欧),实验室可模拟极端环境:
高温高湿:38°C / 85% RH,持续72小时;
极寒环境:-29°C,持续72小时;
执行要点:环境测试后,样品须在1小时内进入下一测试环节,避免温湿度变化干扰测试真实性。
依据样品重量与类型,执行标准规定的9次不同角度跌落(角、棱、面):
跌落高度按ISTA公式自动计算(如10kg样品对应76cm);
严禁人工干预反弹过程,确保冲击能量真实传递;
安全规范:重型样品测试全程遥控操作,设置安全隔离区。
核心设备:高精度自由落体跌落测试机,支持角度与高度精准控制。
使用三轴电动振动台,模拟公路运输振动谱:
带载振动:模拟堆码状态,Grms=0.53;
无载振动:Grms=0.46;
夹具设计:确保样品自由垂直振动,避免横向约束干扰;
高原模式(可选):振动台与样品共同置于低压舱,模拟高海拔运输环境。
数据采集:加速度传感器实时记录振动响应,生成频谱分析图。
此环节为ISTA 3A测试的核心灵魂,模拟“长途运输+末端搬运”的复合损伤:
所有样品在完成振动测试后,立即执行第二次跌落(8次或7次,视样品类型);
重点测试最脆弱部位(如上次破裂角、产品重心面);
失败率最高环节:约90%的包装失效发生在此阶段,暴露疲劳累积损伤。
价值洞察:Test Block 9 的失败,往往揭示包装在“动态疲劳”后的结构弱点,是优化设计的关键突破口。
扁平件(如显示器):执行“集中冲击测试”,40cm高度角铁冲击包装中心;
细长件(如钓竿盒):执行“桥式冲击”,模拟中部受压;
旋转跌落:针对易损棱角,执行200mm高度旋转跌落。
样品倾斜静置8小时,液体完全接触封口;
若2小时内发生泄漏,可提前终止测试并记录结果;
重点验证瓶盖密封性、焊缝强度、阀门可靠性。
上一篇:一三检测ISTA认证实验室,助力企业高效通过包装运输安全测试
下一篇:没有了!